-
11
4月
中国至阿塞拜疆国际汽运与中欧班列:操作流程、时效与成本终极指南
近期,经新疆口岸通过国际汽运出口至阿塞拜疆巴库的货运量持续增长。我们对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关注与分析,后续也将持续深入介绍该运输渠道。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不断推进,以及美国对华关税增加带来的压力,国内贸易商和生产制造商对中亚、中欧、中俄市场的开发力度有所调整。其中,中国与阿塞拜疆的贸易额逐年上升,自2023年起,双边贸易额突破28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13%。同时,通过对比中欧班列铁路运输渠道,从操作流程、运输时效及综合物流成本三个维度对国际汽运进行深入剖析,助力相关从业者精准匹配自身业务需求。
一、操作流程对比
国际汽运的操作流程相对灵活,相较于中欧班列的分段管控式操作流程更为简便。国际汽运能够实现国内上门装箱,由单一承运商负责,经国内陆运抵达口岸后,换装境外卡车,可一站直达境外目的国并送货上门,整体操作可概括为两段式,中间通过报关环节衔接。
中欧班列的操作流程则涉及国内场站集箱,先通过国内铁路干线运输至口岸,换装后经过境国抵达目的国场站,涉及多个承运商。若要实现送货上门,还需从场站提箱运输至目的地,中间环节繁多,容易导致运输滞留并增加风险。
对比中国至阿塞拜疆巴库的运输,国际汽运可全程汽运直达,也可通过陆海联运抵达该国首都巴库,除转关外,全程操作节点较少;而国际铁路运输则需先经陆地运输至哈萨克斯坦阿克套港,再经里海轮渡至巴库港,操作节点众多,且因季节和天气原因可能出现停航情况。
二、运输时效对比
国际汽运的运输时效较为稳定,而中欧班列的运输时效会因多种因素产生波动。以从新疆乌鲁木齐出发至阿塞拜疆巴库为例,全程约6500公里,境外段每日行驶约800公里,从提货、换装、报关直至境外目的地,运输时效通常稳定在14天左右,并且具备多条备用干线路线。近期,新疆众联华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的中国至阿塞拜疆汽运专线货运准达率达90%以上,延误时效最长为3天,完全能够满足收发货方的供应链要求。
中欧班列从订舱、场站集箱、报关到换装,再经里海渡轮抵达目的地,全程7800公里,运输时效约为18天,且这是在全程无任何干扰的情况下。一旦新疆口岸出现拥堵、产能滞后等状况,运输时效便会出现不可控因素。因此,对于时效要求较高的订单和产品,不建议选择中欧班列运输。
三、物流综合成本对比
从显性成本来看,由于车型、货物品类、运输路线等因素,国际汽运与中欧班列的运费暂定为每车15000美元和每40GP箱12000美元,发货方只需衡量自身产品属性,便可轻易做出选择。
然而,两者的隐性成本差异较大。虽然看似选择了成本较低的物流渠道,但渠道之外的成本需要收发货方重新评估。例如,汽运操作环节少、时效快,节省的时间成本能够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相反,铁路运输时效较慢,但装运量大于汽运,更适用于大宗贸易货物需求。基于此,建议高附加值产品选择国际汽运,而利润较低且对时效要求不高的大宗贸易货物可采用国际铁路运输方式交付货物。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自新疆众联华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官网